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杨大毛的一生

第40章 大毛要吓死人

杨大毛的一生 清潭水 3701 2022-12-05 08:58

  大公鸡还没开始打鸣, 大毛就迷迷糊糊醒了。歪头往窗户看去, 天有些微亮。想着今天有很多路要走,还是早点起吧,可别拖了后腿。

  大毛虽然心中有事却不妨碍她睡得香甜,这会儿穿戴好了,觉得精神不错。推门出去,院子里静悄悄的, 估计爹娘还没起来。大毛就自己静静的洗漱去了。等她把自己收拾利落, 院子里还是没什么动静,看来其余三人还在睡着。大毛有些犹豫是自己先把稀饭烧了还是去把大人叫起来呢?想了下, 决定先去喊了人再烧饭,这样两不耽误。

  大毛踮着脚走到北边爹娘的屋子。门虚掩着,她轻轻推了下就开了。大毛钻进来, 悄悄走到床头。

  两人睡得正憨,杨二柱睡在里面, 侧身躺着, 一支胳膊还搭在李杏儿的胸口。大毛瞧着有些辣眼睛, 轻轻把那支胳膊拿了开去。又去推李杏儿,“娘,娘?该起床了”,压着嗓子声音低沉。

  李杏儿朦朦胧胧地听见有人在叫, 挣扎着掀开眼缝,就见床头黑乎乎地立着个小人!吓得惊叫了一声,坐靠在床头, 整个人清醒不少,倒是看清楚了。“你这死孩子,大半夜的不睡觉跑这来做什么?吓死个人”。

  杨二柱也被吵醒,支起胳膊,勾着脖子看着大毛。

  “娘,爹,该起了。天都要亮了,咱们早去早回”。

  两个大人又伸头往外看。

  “去,去,去,快回去睡觉,这天还早呢”,李杏儿语气暴躁。

  “娘,不早了,天都要亮了”。

  杨二柱有些头疼,“大毛啊,听话快回去睡觉。这才半夜,今天是月亮地,看着亮。等真亮了我去叫你”。

  大毛半信半疑,觉得自己这会儿精神这么好,显然是一觉睡到天亮的样子。

  杨二柱和李杏儿也不再管她,又都继续躺好,准备再睡一觉。

  大毛无法,又悄摸摸地走了,回到自个儿房间里呆坐了会儿。想着这没个钟表太不方便了,这乡村农户就算了,那些个做生意的也没个钟表吗?那谈生意都怎么约定时间呢?那些个公务员们又怎么掐点上班呢?想着想着又来了困意,也不脱衣服,只踢了鞋子就躺着睡了。

  闹了这么个乌龙,等大毛被杨二柱叫醒时候天真的要亮了。

  知道这父女两要出远门,李杏儿昨个晚饭后活了白面,用笼布盖着,醒了一夜。大毛起来的时候,她已经炕了两锅大饼,切成一丫丫的三角状。用干净的白布包了四丫,留做干粮。

  父女两人匆匆吃了些饼,喝了山芋稀饭,就带着水和干粮出发了。杨二柱顺手把院墙外靠着的铁叉放进了板车里。

  到了庄子下面,杨二柱拿着叉子去自家山芋田里,挑了些嫩的藤叶叉了堆在板车一角。又把叉子藏到山芋藤下面,这才又赶着牛车往镇上去。

  牛车停在了镇子上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一个书铺子前面。

  杨二柱下来,把车往路边上拉了拉,扯了些山芋藤喂牛。叮嘱大毛看好牛车。自己拉了拉衣脚,往铺子里去了。

  大毛靠在车帮上,百无聊奈地往铺子里瞅。见里面空空荡荡,零星摆了些书本纸张。不到两刻钟杨二柱就出来了,后面跟着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大毛忙站直,两人到的时候,大毛还朝那人笑了笑。

  这男子正是书铺的东家掌柜,方大有。

  “二柱,这就是你家小闺女吧,都这么大了,长得真讨喜”。说着拿手摸了摸大毛的头。

  “是我家小的,大毛快叫人,这是你方大伯”。二柱扯一边扯牛绳,一边朝着大毛说。

  大毛脆甜甜地叫了声方大伯。

  方大有连声道好。看二柱已经在驾车的梆子上坐好,就伸手把大毛抱上了车箱,自己才撩起衣摆爬了上来。车厢里放了两条矮板凳,放大有和大毛面对面坐着。

  大毛光明正大的打量着方大有。见他穿着一身灰麻对襟长衫,衣襟袖口走了道黑色的边。系了条同色腰带。脚上踩着双黑布鞋。头发全部束起,用条灰色方巾包了一个髻。整个一副书生打扮。奈何长得膀大腰圆,一副壮硕的样子,搭上这幅打扮,实在气质诡异。大毛看着忍不住想笑。

  方大有这么干巴巴地坐着,也很枯燥。转头和二柱说话,“二柱啊,这次多亏了你,我这两天还正愁这书怎么运过来。这牛车一趟趟的麻烦不说,就怕路远吃重牛受不了”。

  “可不就是,我也是怕牛受不住才想着雇马车的”。

  “我知道哪里能雇到马车,等到了县城,我先带你们去把车雇好”。

  “这怕不行。我得先去寻寻城里有没有麻绳麻线作坊,看看他们收不收青麻。收的话我就雇两辆车,你家的书本纸笔的也能一次拉完。要是不收的话我就雇一辆,剩下的货方大哥你得自己想想办法了,实在对不住”。

  “你这说的什么话,哪怕拉一趟也是帮了我大忙了。我往年总要用牛车捣腾个八九趟,牛也累人也累。这回哪怕只能雇一辆车也省了我一半的事”。方大有嗓门洪亮说话很爽气。

  “对了二柱,大柱现在过得怎样?我听说他在顺城一家粮铺里做账房”?

  “嗯,前些年是说在做账房。这离得远,这些年我们也走动少了,不知道现在怎样了”。

  方大有听了不再说话,大毛看他也不知道想些什么,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

  牛车估摸着跑了块一个时辰才到县城。方大有指着方向,车子一直拉到一个小铺子门口才停下。大毛依旧留下看车,两个大人下车进去。

  不要小瞧了这铺子,里面大有乾坤。铺子进去又长又深,两边各摆了两排一人多高的书架,上面整整齐齐码得都是书本。中间余了三人宽的过道。杨二柱还是第一次来,不免四处打量,见个年轻伙计正踩着凳子,从架子上往下拿书。

  “小吴,你们东家呢?快给叫出来”。

  “谁找我?”,这东家从柜台前露出个脑袋来。柜台就在铺子进门处,说是台子,其实也是架子,上面摆了些纸墨笔砚。

  “小东家,我今天来先把秋天的货定了,过两天我这兄弟帮我来拉”。说着回头指了指杨二柱。二柱朝着眼前这白面书生笑了笑。

  这书生也姓杨,名名,对就是叫扬名。长着一张喜气的圆脸,面白无须。

  “好嘞,方大哥”。扬名笑眯眯地应了,又仔细瞅了瞅杨二柱。他最近书看得有些多,眼睛有些花,不多瞅两眼看不清。

  杨二柱趁机向掌柜打听了下,这县城里的麻绳作坊。

  “这位大哥,你可是问巧了,我二叔家就做这个的。他家是个纺织作坊,这麻线细线都做。你问这个做什么呢”?

  “杨掌柜客气了,我也姓杨,叫杨二柱,你叫我二柱就行。我想问问看这作坊里收不收青麻,我们村里这青麻到处都是”。

  “这我可就不太清楚了,你自个儿去作坊里问问看吧”。说着转头去喊,“小吴,带这位二柱哥去二叔家的作坊看看”。

  杨二柱赶紧做了个揖,“那太谢谢杨掌柜了,也麻烦小吴哥给带个路”。

  “二柱哥客气了,论起来咱们还是本家呢”。杨掌柜笑眯眯地客套了句。

  有了小吴哥带路,不一会儿就到了。这作坊已经偏了城中心,在城北边上。作坊大门十分气派,柚木色门头上雕了几个大字,大毛抬眼望去,这字半简半繁不太认得,估摸着是叫旺城织局?两边立了两个石狮子。

  守门的是个老大爷,应是认识小吴的,问了句他怎么来了。小吴只说找王管事有些事,又问了老大爷王管事在哪。

  得知王管事在库房理货,小吴熟门熟路,一路领着父女二人到了库房。

  库房颇大,里面堆了各种织线。王管事正看着伙计堆放货品。小吴过去叫了声王叔,又说了两句,回头把二柱拉过去介绍了下就走了。

  “不知这位小哥找我有何事”?王管事听小吴说这汉子找自己有事,倒有些好奇。

  杨二柱有些紧张,擦了擦脑门上的汗。稳了稳才问道,“不知管事这里可収青麻”?

  “青麻“?

  “嗯,我们村里长了许多青麻,这会儿都开花了。管事若是収的话,我割好拖来”。

  王管事听着有些新鲜,这青麻每年都是自家伙计下到庄子里去収去砍。头一次有人要上门来卖。想想要是这汉子真能送上门来,确是能省了很多事。

  “自是収的,你随我来”。

  说完带着父女二人到了账房,拿了算盘噼里啪啦打了起来,连打了三遍才停手。

  “小兄弟,我这収是収的,但价钱不高。这鲜的青麻,你拖到这里,我给你八厘一斤”。

  杨二柱听了,眼睛一亮。这青麻除了路费,完全是无本生意,只赚不赔。赶忙答应了,生怕管事反悔。

  “不过这青麻一定要新鲜,割下后不能超过三天,否则我们不好去皮”。

  “成”,杨二柱满口答应。想着回去割上两天,第三天运来也能凑上不少。

  “王管事,我这要是有个两三千斤,您这都能収了吗”?

  “能,你有多少我收多少”。

  杨二柱听了连连道谢。又约定就这几天要送来一车。这才喜气洋洋地和王管事告了别。

  作者有话要说:又多一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