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杨大毛的一生

第41章 桥洞下

杨大毛的一生 清潭水 3628 2022-12-05 08:58

  今天要做的事已完成一大半, 余下的就是雇两辆马车。杨二柱又驾起牛车往书铺赶。

  到的时候, 方大有已经订好货物,这会儿正翘着二郎腿坐在凳子上,看小吴干活。小杨掌柜捧着本书正襟危坐地在柜台后看着。

  杨二柱进来和三人一一打了招呼。

  小杨掌柜放下书,笑眯眯地应了。“看二柱哥喜气洋洋地样子,这卖青麻的事应是办妥了吧”?

  杨二柱听了,嘴咧得更开, “这是托了杨掌柜的福, 实在是太谢谢了”。这倒是实话,要不是小吴带路, 这能不能见到王管事还两说。

  方大有也替杨二柱向小杨掌柜道了谢。一番客套后,二人才辞别扬名,往下一站去。

  “这整个望城啊, 跑马的也就这么十来户。没生意的时候这些人家就去城西的桥底举牌揽客。咱们先去城西看看吧”。方大有对县城颇熟。

  刚刚那书铺在城北,这会儿要去城西, 倒也不是很远。不过两刻钟的样子也就到了。这次也不用大毛看车, 二柱找了个树荫把牛车解了套, 牵着牛去旁边河里饮了水,又牵回来拴在树下。把车里剩下的山芋藤子全都扯了出来,铺在地上喂牛。

  方大有说的桥是个旱桥,桥下别有一番景象。不过二十多米长, 两米多宽的桥洞下,居然挤挤挨挨地站满了人。有男有女,或站或坐, 歪歪斜斜地分了两排。中间余下不到一米留着过人。每人前面都放着个木质方牌,上面写着所求活计。大毛仔细看去,见有个中年妇人牌子上写着,针线裁衣,这估计是想找个针线活。旁边站着个壮硕汉子,牌上只写了两个大字,大厨。这也简单明了。

  这不就是个小型人才市场吗?大毛来了兴致,仔细去看各个牌子。这牌子上的字迹倒是都很工整。大毛有些也不太认得,多是连认带猜。瞧着除了一些常见的力气活,还有些稀奇古怪的,什么教人种花,教人养鱼之类的技术活。

  大毛走到一个精瘦老头前面,瞅了眼,不得了!这老头厉害了,牌子上密密麻麻都要写满了。大毛蹲下仔细去看,全是技术活。第一条是教人算命,接着是教人修伞,教人骑马,后面也有些教人养花养鱼之类的,最后一条居然是教人杀猪。大毛有些好奇很想问问这老头,这么多手艺你直接给人算命,修伞,养鱼养花不是更好找些?

  还没等大毛张口,杨二柱那边已经找到了跑马车的,这会儿正在前面谈着。大毛赶紧走两步,凑上前去一道看看。是个二十多岁的小青年,长得有些瘦,脸有些尖,绿豆大的眼睛倒是亮闪闪的,一副精明样子。牌子上写着两行,一行马车,接着一行是价钱便宜。

  杨二柱说清自己要拉些什么货,怎么拉,拉倒哪里后,问小伙子什么价格。

  小伙子说了一堆什么这么远,这么重,这么麻烦之类的话,最后说道,“这样吧,我看兄弟也是诚心要找车,我也不多收你,一趟就给个150文吧。来回两趟300文”。

  方大有听了,拉着杨二柱掉头就走。这小伙子急了,忙把二人叫住,“两位大哥别走啊,这价钱好商量嘛。那你们看着给吧,觉得给多少合适”?

  方大有也是常做生意的,知道这些人的惯常把戏,大概价格也心中有数。直接一砍到底,“我们也都是实实在在的人,小兄弟咱也不亏待你,一趟100文,你看要是能跑咱们这就定下,跑不了我们就再看看”。

  “这位大哥哪有您这么还价的啊?这一下就砍了一小半啊”。随后他又把货多重,路多远,拉起来多麻烦重复了一遍。说完见方大有还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又说道,“这桥洞下可就我一家,错过了您可就找不到了。这样,咱们都让一让,一趟120文,大哥看怎样?我都没接过这么低的价”。

  方大有朝着那年轻人拱拱手,“兄弟,我们还是再看看吧。这里没有的话我们去西巷看看”。这西巷可是住了好几户跑马的人家,离这里也不远。

  那小伙子听了有些急,似狠了很心般道,“行吧,100就100吧,我就当交个朋友了。你们准备什么时候拉”?

  杨二柱这会儿对方大有是十分佩服,接过话头,约了两天后也就是大后天一大早,杨二柱在宏程书铺等他。杨二柱接着介绍了下自己和方大有,又问了小伙子怎么称呼,家住哪里。

  这小伙子叫李四,家就住在西巷。“二柱哥我家就在西巷一进去右手边第三家,好找的很。两位大哥,我们这接活是要收些定钱的,我这不收多,收个十文,咱们这事就定下了”。

  杨二柱想着也有道理。要是遇到那些临时反悔的雇主,不收定钱不是白白耽误了工夫。遂很爽快地从怀里掏出了十文钱,递了过去。

  李四喜笑颜开地接了。

  “爹,咱们不立个字据吗”?。在大毛看来这种金钱往来最好是有个收据的好。

  杨二柱还没说话,李四倒是开口了,“大人说话小孩子乱插什么嘴?我们这跑腿的哪像那些个做生意的还随身带着纸笔”?

  方大有朝着杨二柱点点头。这种事情多是口头约定,没人去立什么字据。

  这敲定了一辆马车,三人的心就放下一大半。不过果如李四所言,这桥洞里真真就他一家。三人来回找了几遍也没看见别家。大毛倒是发现之前的瘦老头已经走了,不知道是不是接到了活计。

  方大有只得带着两人去了西巷。好在离得不远,过了两条街就到了。这会儿找起来就麻烦些,要挨家挨户敲门去问。路过李四家,杨二柱也去敲了门,开门的是个老太太。看着和李四还真有些像。

  “老太太,我想雇辆马车,不知您家有没有”?杨二柱开口问道。

  “有的,有的。快进来坐坐”。

  三人进门,见院子南边就是个长长的马槽,旁边拴了三匹高头大马。

  杨二柱看了这才放心,又问老太太如何称呼。

  “我夫家姓李,两位不嫌弃叫我李婶子就行”。

  “咦,这倒是巧了,我们刚刚在桥底雇了辆马车,也是姓李,叫李四”。杨二柱说得装模作样。

  “可不是巧了,那正是我家小子”。老太太笑了,原来自家小子已经接下了这笔生意。

  “李婶子,我们这大后天还差一辆马车,您还认识别的人家,也做这跑马活计”?

  李婶子想了想说,“还真没了,这巷子里的几家,大后天都有活了。要不你那活再等等,让我家四子再帮你多跑趟”?

  方大有忙接过话头,“多谢李婶子,我们再找找看。这货等不得,实在找不到我们再来找您”。

  李婶子听了这话,刷地拉下脸来。“说了你们还不信,那就自个儿再找找去吧”,一副送客的样子。

  待三人出了院门,方大有对着杨二柱说,“这母子两不是善茬”。

  三人又继续敲了好几家门,也确实如李老太所说,那天都没空。一条巷子都快找完了,还没雇到,两个大人都有些着急。

  “爹,等下我来敲,咱换个手气”,大毛学着扬名的样子,笑眯眯地道。

  方大有生意做久了,还真有些信这个。“我看行,来大毛这家你来敲”。

  大毛随手抹了下头发,整了整衣摆。走过去,咚咚敲起来。

  开门的是个圆脸小媳妇,看见大毛倒是一乐,“小娃娃你是要找谁”?

  “姐姐,我爹要雇辆马车,不知道您家有没有”?

  小媳妇听了笑意更盛,抬头看见两个大人忙请了进去。

  家里还有两个老人,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娃娃。

  “我家孩儿他爹出去跑马了,两位这是哪天要用车”?

  “两天以后,不知方不方便”?

  “那有些不凑巧了,这后面四天已经与粮铺约好了”。

  杨二柱听了有些泄气,道了谢,准备继续找。

  “二位等等,我有个娘家表姐,他们家新置了辆马车,或许有空。我带你们去看看”。

  三人听了,又报了希望。

  这小媳妇的表姐家并不住在西巷,还隔着一条巷子,不过也不太远。没多少路就到了,是个草房院子,院子不大。里面也有个马槽,马却不在。

  一个和李杏儿差不多大的妇人,带着两个孩子在家。杨二柱道明来意,倒是赶巧,本来那天是要给户人家搬家去的,结果那家老太爷找人算了算,说是原定的日子不太吉利,又往后推了五天。就正好空出两天来。

  这家姓姚,这姚嫂子很是当家,直接把这活接了。为人爽快实诚,自己只开了100文一趟的价钱。杨二柱想着两家马车一样价最好,也不还价,掏了十文付了定钱。

  这会儿所有事情都敲定下来了。杨二柱却有些心急恨不得立即就回家砍青麻去。不过现在已是中午,方大有带着他们来回奔波,又帮了这么大的忙,怎么着也该请人吃顿饱饭才是。遂拉了方大有去下馆子。

  下的是个面馆,杨二柱倒没有叫面,而是叫了三大碗的鲜肉混沌。这里的猪大概是吃的好吧,肉是又香又有嚼劲。这么一大碗的混沌,大毛居然吃得汤都不剩。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过节早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