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拖油瓶只想种田

安民计

拖油瓶只想种田 苍蓝一 1953 2023-12-27 13:37

    “以工代赈啊, 本朝确实有过先例。”杨绍光只说了这一句话,便沉思起来。

    别人或许不清楚, 他却知道得非常详尽, 当年高祖的陵寝就是以工代赈修建而成的。

    前朝末帝昏庸,内不能清吏治,外不能御强敌。而高祖正值年少热血, 干脆振臂一呼, 带兵起义,南征北战了十余年, 登基之时也仅仅年过三十。

    那时, 经过多年兵祸, 百姓正需要休养生息, 偏偏老天不给活路, 一年接着一年, 不是水灾就是大旱,甚至雪灾、蝗灾、地龙翻身接连发生……

    可以说,大晋初初立朝的十年间, 简直灾祸不断, 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杨绍光从家中记载的本朝辛秘录中得知, 当时新朝初立, 百废待兴, 处处都需要钱。为了赈灾款项的出处, 朝中也是吵成一片。

    最后还是高祖发了狠, 下旨开山建陵。其实,彼时高祖正值壮年,还远不到修建山陵的时候。

    朝中再没钱, 皇帝说要修陵寝, 谁敢推脱?怎么也得拨出款子来。

    只是,高祖并没有依惯例从民间征发劳役,而是让受了灾的流民们充当役夫,每日能发两餐糊口;等灾难过后就马上停工,用军队遣送灾民回乡。

    以至于后来,一有灾祸发生,流民们就自发地往京城方向走,因为他们知道在高祖山陵处有工可做,有饭可吃,有一条活路可走。

    如此修修停停,高祖的山陵足足修了十年还未完工,而且越修越大,几乎将整座山体挖空。

    之后老天终于当个人,开始风调雨顺,陵寝就停工了二十年之久,直到高祖过了六十岁才开始重新修建。

    只是,在杨家的辛秘录中记载,当时有传言,说高祖一开始修建陵寝是个幌子,那时朝廷一穷二白,以工代赈的钱,是悄悄挖了前朝的帝陵,变卖其中的奇珍异宝得来的。

    杨绍光私以为这传言是有几分真的。不然为什么前朝帝陵在京郊东山,本朝的帝陵就建在京郊西山,相距不远。

    要知道,前朝不过两百年就覆灭了,那风水也不吉利啊。

    总之,高祖陵寝的修建,前前后后跨越了有三十几年,据说地宫修建得很大,陈设却并不奢华。

    相传,是高祖为了避免重蹈前朝的覆辙,临终前下令不许殉葬,也没有任何值钱的陪葬,不知道究竟是真是假。

    不过,以高祖的文韬武略英明神武,足以证明这以工代赈的法子是绝对可行的,就算事后被人弹劾,杨绍光也确信有现成的理由可以自辩脱罪。

    他思前想后,终于下定决心:“既然俞小娘子能想到这个法子,那不知可有什么良策?”

    “有啊。”俞善听了精神一振:“只要有人,可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二位大人如果不介意,我能坐下慢慢说嘛?”

    此时正是午膳的当口,刚才在后堂议事的师爷和县丞等人都去用午食了,空着几把椅子,俞善不见外地随便挑了地方坐下,先问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衙门现在有钱吗?”

    郭县尉闻言捂住心口,头摇得像拨浪鼓:“没有没有,衙门穷得很。”

    没钱还说得这么大声,吓唬谁呢?

    俞善深深地看了郭县尉一眼,啧啧地摇着头,嫌弃之意溢于言表。

    郭县尉:……

    “只要有人,没钱也没关系。”俞善赶在郭县尉炸毛之前说道:

    “修桥铺路,功德无数。我的建议就是从灾民里征劳力,去修桥,去把各个村子到县城的官路拓宽、夯实,能用三合土或石板铺一遍更好。最好路的两侧再挖出排水沟,免得多下几天雨就把路给冲毁了。”

    “嘶……都说了衙门没钱了!”杨县令还没说话,郭县尉就牙疼似的抽了口凉气:

    “你这丫头口气可不小,就算征流民做工不要钱,可总得管饭吧?还有修路造桥要耗费的种种物料,你知不知道这要花多少银钱?” 书言室shu.yanshi.ws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