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拖油瓶只想种田

桃脯

拖油瓶只想种田 苍蓝一 2077 2023-12-27 13:37

    只要粮食还没入库, 夏收就不算完。把熟透了的庄稼顺利从田里收回来,还只是第一步而已, 接下来就该晒麦子了。

    每个村里有晒场, 而且,晒场上哪一块分给谁家用都是定例,就跟祖产似的, 到了分家的时候, 家里的晒场都要拿出来说道说道,分一块儿出来才行。

    小镜庄的晒场是一早就碾好了的, 就设在庄子上。

    杨庄头他们之前挑了块平整的地面, 趁着下过雨的地面湿润, 用大石碌碡一遍遍把泥土地碾得平整光滑, 跟镜子也不差多少了。

    庄奴们把一扎扎麦捆子整整齐齐往场上一堆, 堆满之后, 再依次将麦捆子解开,一圈圈如水波般地摊开,摊成一个个同心圆圈。

    待暴晒之后, 又有庄奴吆喝赶着牛, 拉着大石碌碡一圈一圈地走起来, 来来回回地碾麦子, 直到脱落下来的麦穗散开, 这时候, 空心的麦杆子也被碾得软塌塌的。

    此时, 再用木叉将光秃秃的麦杆挑开,垒成一个个小山丘般的麦秸垛,一边垒一边踩实——这可是好东西, 许多村民一整年要穿的草鞋都是从这里头来的。

    在村里, 地里长出来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会浪费。村民们习惯拿干秸杆当烧火的引子,许多人还拿来沤肥。

    俞善则打算把秸秆都妥善存起来,等过冬时掺和其他青贮料来喂牛。

    尤其是等到冬天,牛场还能再添十来头小牛犊,算一算牛的食量,俞善觉得很应该从村里收购一批秸秆囤起来。

    不光麦子的杆能当饲料,玉米秆、水稻秆、花生秧子一样能用。

    俞善都盘算好了,等到盛夏时节,再把专门给牛场种的苜蓿多收割一些,制成青贮,如此样样周全,端看到时牛场能不能顺利度过第一个冬天的考验了。

    话说,从碾麦子开始,俞善的牛场又热闹起来——光靠人力推着大石碌碡实在是太费劲了,租头牛拉着不是更省力吗?

    就守着那么大的一个牛场,俞善收的价钱也公道,租一次牛轻轻松松一两天就能干完的活计,何乐而不为呢?

    把麦秸秆挑走之后,碾场上剩下混着碎秸秆和糠粃的麦粒,还要再做处理,要趁着有风的天气,靠人力用木锹一下一下的扬谷才行。

    这活计不仅累,期间只要风向一转,谷壳就会扑头盖脸沾得人满身都是,开得人灰头土脸不说,还抓挠得不行。

    俞善看完整个收获的过程,只是无限唏嘘——这也太原始了。

    她记得,不仅在汉代时就已经有了专门用来扬谷的扇车,后来的天工开物中,更是记载了一种闭合式的风扇车——有曲柄摇手用以鼓风,还设有进、出风口,保证整个扬谷过程干干净净的。

    只要在摇动手柄鼓风之时,把粮食过一遍风扇车,干净饱满的谷物便直接从出粮口落出,而剩下干瘪的糠粃稻壳则随着风,一起飘出风口,简单利落又干净。

    却不知道为什么平溪村这里,还保持着最原始的纯手工收割方式,费时又费力。

    俞善不知道是因为平溪村闭塞,还是农具的历史有什么不一样的进程。

    总之她回去就写了个备忘录,哪怕今年已经来不及了,也要提醒自己明年一定要提前制一些利于农事的工具。

    譬如脚踏式的打谷机,还有手摇式的风扇扬谷车,如果家家户户都能用上,又能节省多少人力。

    不过,俞善转念一想,夏收是赶不上了,不是还有秋收吗?何必再耽误一年的功夫。

    她兴冲冲地花了几个通宵,连夜画出几张图纸,自己手里留下一份,另外一份则打算送给杨绍光。

    俞善一开始就不打算拿这些农具赚什么钱,而且,在她手里想要推广开来,恐怕还要耽误上一两年,送到杨绍光手里就不同了。

    杨绍光是父母官,劝课农桑乃份内之事,只要试验过那些农具有效,能节省人力,恐怕只要他一纸令下,等到秋收时,俞善设计的打谷机和扬谷车就能在整个石江县派上用场了。

    春争日,夏争时,五黄六月争回耧。

    农时不等人,所谓的双抢,不仅要抢收,夏粮颗粒归仓;还要抢种,秋粮种足种满。

    总之这农历五、六月最是辛苦,边收边种,一刻也松懈不得。 书言室shu.yanshi.ws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