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八零海鲜大王

第22节

八零海鲜大王 寒小期 2363 2023-12-26 08:51

    “拿去。”韩远征给了蠢弟弟一块钱,想了想又抽了五块钱出来给后一步下船的刘秀红,“先拿着,回头再仔细算。”

    刘秀红也不方便在外人面前跟韩远征推来推去的,就先接了下来,想着回头仔细算了,从分红里扣。又听到韩远洋一叠声的催促,她赶紧跟了上去。

    刚吩咐手底下人将鱼分送出去的老鱼头,瞧见这一幕,嘿嘿嘿的笑开了:“前头还说先订婚年底再结婚呢,这就娶上媳妇了?行啊,反正咱们平头老百姓搞那么多花样干啥,媳妇儿子热炕头才是是实实在在的!喜糖呢?咋能不给我两块喜糖吃吃?”

    “瞎说什么呢!她是我们队上的人。”

    “那娶媳妇当然要知根知底的,我媳妇还是我隔壁邻居家的外甥女呢,这有啥啊!”

    “我说她不是我媳妇!”

    “那远洋那小子咋一口一个嫂子,叫得那么亲近呢?”老鱼头才不信,在心里琢磨了一会儿,恍然大悟,“是不是只办了订婚酒,还没办喜事?没事儿,反正离年也没多久了,迟早的事儿!”

    “还想让我给你介绍货源吗?嗯?想清楚了再说!”

    “是是是,韩大哥,韩队长,您说了算!”老鱼头背过身去就嘀咕了一句,“害什么臊啊,毛头小子就是面皮薄,啧啧。”

    作者有话要说:

    韩远征:……

    是时候打一波弟弟了。

    第035章

    老鱼头和韩远征之间的对话, 刘秀红并不知情。她这会儿已经随着韩远洋去了渔船码头的东边。

    韩远洋边走边随口介绍着这里的情况:“这个码头, 最早跟咱们渔业队差不多, 就是一片滩涂地, 进出特别不方便。像咱们这种小渔船倒是还凑合,稍大一些的船就没法过来, 只能放个小舢板,人力摇过来,特别费劲儿。大概也就五六年前, 改革开放了,县城这边招募了一批劳工, 费了大力气把码头归整了一下。也没个名字, 就因为来往的渔船比较多, 起了个诨名叫渔船码头, 慢慢的也就叫开了。”

    其实说是渔船码头, 来往的船只里头还是有些商船的, 就是早先常去各个小渔村卖一些日用品的私人小商船。那种船偶尔也做些载人的活儿,收费还算便宜, 大人也就两毛钱, 小孩子不收费,颇受大家伙儿的青睐。

    主要是这年头也没个正经的客运船, 现在还算好的,各个渔业队都有自己的船只,也有往来的商船,进出算是方便多了。

    搁在早以前, 想要出个门还得到处打听,要么运气好刚巧碰上渔船,要么就耐心的等上个十天半个月,才能搭到便船。要没个急事也罢,真摊上了要紧事儿,都能把人给急死。

    就韩远洋说话的工夫,俩人已经到了码头东面。

    东边原是块较为平坦的空地,后来因为码头上来往的渔船多了,小商小贩也跟着多了,就有附近的村民挑着担子拿些自家产的蔬菜过来售卖,偶尔还能看到家禽之类的。到底是县城的郊区,离县里也不算特别远,要是有自行车的话,不过就是半拉小时的工夫。

    正因为如此,这边是越来越热闹了。平常倒也罢了,要是逢休息日,每每都能看到骑着自行车的城里人过来采购东西。那些人都喜欢在自行车的后座挂个大筐子,一口气就能买上许多食材,鸡鸭鱼蔬果都买,是这边摆摊的小贩最喜欢的那种顾客。

    说来,这还是刘秀红头一次来到这么热闹的地儿,她年幼的时候倒还曾跟着刘父出过海,可那时还没改革开放呢,投机倒把是个大罪,没人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将东西摆出来售卖。

    等到后来改革开放了,她又已经结婚生子了,最远也就去公社那头的供销社买点儿东西,可没工夫往县里来。

    一下子看到这么热闹的集市,可真是引起了她的好奇心。一会儿将目光落在摆满了鱼虾蟹的海鲜摊位上,一会儿又去看卖自家蔬果、家禽的农家摊位,甚至她还看到边角上还有人卖锅碗瓢盆。

    就听韩远征道:“这就是个自发的小集市,啥小玩意儿都能在这儿看到。不过真要说的话,也没啥好的,就一些很平常的东西。”

    “真要有好的,我也买不起啊。”刘秀红东看看西瞧瞧,感觉这儿真不错,起码比公社供销社柜台里的东西齐全多了。

    “也是,我就一直想弄个电视机,没门路。不然弄个自行车也好啊,啧啧,为啥都这么难弄呢。”韩远洋丧气的摇了摇头。

    其实,就最近这一两年里,大部分票证就算还没取消,也差不多已经退出市场了。毕竟,市面上有太多太多不要票的东西。

    就不说别的,城里人原先买米买油买肉都要票证的,可现在不要票的高价粮连刘秀红他们渔业队所在的公社粮站里都有卖,不过贵了几分钱而已,谁还会纠结粮票问题?

    还有肉票,城里每个月就给每人三两肉的指标,够干啥呢?来渔船码头这边的小集市里,只要有钱,鸡鸭鹅随便买,禽蛋也有的是,还有各种刚捞上来的鱼虾蟹。 书言室shu.yanshi.ws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