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锦绣农门(作者:寒小期)

第56节

    对于前面那半句,村里人还是信服的,毕竟前两天牛车驶出村口时,好些人看到了那头超肥的猪。可后面那些,抱歉,大家不相信。

    怪只怪宁氏平常说话就习惯性的掺水分,夸大其词几乎成了她的标志。更何况,猪养的肥是大家都看到的事实,滋味好坏却难说了。再一个,猪肉的味道不就是这样的吗?当然,好吃是肯定好吃的,谁都知道肥肉多油水多,煎炒蒸炸煮都合适,只要舍得放大料,那还能难吃吗?可你要说它特别好吃,咋可能呢?全天下的猪肉不就是那个味道吗?

    至于县太爷的夸奖……

    “二郎媳妇你可别逗咱们笑了。人家县太爷是什么人?啥世面没见过?啥好吃的没吃过?猪肉啊,放在有钱人眼里,那就是上不得台面的吃食,还能夸哈哈哈哈!”

    “我有个表姨就是嫁到了县里的,前年回门过,我娘恰好也在,就说啊,咱们县的那位县太爷哟,是从京里来的,人家上面有人!”

    “别闹了,猪肉啊,搞得谁还吃过猪肉一样!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四郎媳妇养的猪不就是肥了点儿吗?”

    宁氏本来是想吹一波牛的,结果一不小心吹牛就吹劈叉了。怪只怪她打小就不太稳重,咋咋呼呼成了习惯,又偏生钟爱吃食,一遇到好吃的就忍不住想放一通彩虹屁,这就比较尴尬了……

    高高兴兴的出门吹牛,却兜头被人泼了一盆冷水,宁氏气得要命,差点儿没在外头跟人干起来。

    等回过头,王香芹就看到了一个气成河豚的宁氏。

    王香芹听完她的抱怨后,当下就乐了:“我还当发生了什么事儿呢,二嫂你同他们计较个什么劲儿?我先前不是还说了,年前要杀猪请人吃刨猪汤呢?是没办法请全村人的,可咱们老朱家的那些亲戚还是要请的。等吃完喝完,都不用你说,自有人帮你证明。”

    这话一出,宁氏当场就两眼放光,拍着巴掌直道:“对对!就这么办!我咋就没想到呢?”

    撂下这话后,她转身就跑,弄得王香芹异常迷茫,忙追上去问她怎么了。却听宁氏边跑边喊:“我再去多买些好料,到时候还做焖肉!!”

    尽管宁氏并未把话说全,不过王香芹还是很诡异的全听懂了。

    多买好料,使出浑身解数做一顿焖肉,又因为焖肉本身的块头是由厨子定的,宁氏完全可以切成麻将牌大小的,争取一口一块,让到时候来的宾客们馋得口水直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当然,乡下地头吃刨猪汤还是很有讲究的,一般都要七大碗八大碟。像主菜之类的,一般都是特定的,粉蒸肉、回锅肉、炒猪肝以及一大碗地地道道的刨猪汤。不过,传统是传统,也没说不能做出改变。王香芹养的猪,做其他菜味道当然也不错,却独独适合做火腿肉以及东坡肉,这是她上辈子经过多次试验得出的结果,因此将东坡肉作为主菜摆上来,也无不可。

    略一沉吟,王香芹觉得到时候还是可以保留炒猪肝和刨猪汤的,还可以加个卤猪蹄。反正请的多半就是自家人,还有就是长房等一些关系比较近的亲戚。

    因为宁氏争强好胜的性子,王香芹相当放心的将重任交给了她。再说了,这不是还有灶台吗?相信灶台一定会为了那口吃的,逼死他娘的。

    可惜,王香芹还是猜错了。

    没两日,六郎就告诉家里人,灶台快把猪毛 逼死了。

    原来,村学那头在年前会有一次考核,方方面面都要考的那种,比平常的月考要严禁很多,难度也会加深很多。这会送孩子去上学的,多多少少肯定是抱有一定的期望的,哪怕像宁氏比较宽松的家长,也同样不希望自己的钱打了水漂。这就直接导致了每到年前,村学里的气氛就会特别紧张。这以前吧,因为猪毛和灶台稳定的将第一第二名包揽了去,其他学生是互相竞争的,倒也勉强保持了一种平衡。可今年……

    灶台疯了。

    早先王香芹就觉得灶台很聪明,就是聪明没用在读书上。可眼下,灶台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一门心思的苦读。要知道,他们一共也就上了一年多的学,学得浅了,考试难度哪怕再高,也不可能高得离谱。灶台本身基础打得扎实,跟猪毛虽然有一段距离,却也谈不上鸿沟。因此,当他发疯似的苦读后,猪毛感到了深深的威胁,总感觉第一名的位置已经岌岌可危,他就快被堂弟逼死了。

    王香芹听了六郎这话,很是好奇:“灶台不是一贯不爱学习吗?就算谈不上厌学,肯定也不喜欢上学。”

    “对呀,可他爱吃啊!”

    这下全家都好奇了,完全不理解好吃跟学习能有什么联系。好在,六郎并没打算卖关子,很快就帮众人解了疑惑:“二嫂告诉灶台,只要他能考到全村学第一名,回头吃刨猪汤的时候,就把自己那份焖肉省下来给他吃。”

    噢,原来是这样啊!!

    众人恍然大悟,且完全没有宁氏的那种疑惑。灶台随谁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还需要困惑吗?老朱家以前从未出过吃货,倒是宁家人……

    尽管有点儿心疼猪毛,可这事儿要怎么说呢?学习嘛,本来就是公平竞争的,只要灶台是凭实力考第一的,谁能说他?就是不知道温氏回头会不会训猪毛。

    朱母暗暗记下了这个事儿,决定一旦发现温氏搞事,就立刻上前劝阻。可她决计不会想到,温氏这会儿心思全然不在猪毛身上,人家正一门心思的专研王香芹养猪的内幕。

    托宁氏的福,温氏很快就确定了王香芹养的猪真就夺得了县里的第一名后。跟别人不一样的是,妯娌多年,温氏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宁氏说的话是真是假,甚至有几分真几分假都能判断出来。也因此,她完全相信宁氏说的那些关于猪状元戴大红花游街的话,尤其宁氏详详细细的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就连县太爷品尝猪肉后,表现出来的神情、状态,都有描述。 书言室shu.yanshi.ws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