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调教大宋》

第432章 五味正店(四千大章)(1/2)

《调教大宋》 苍山月 1447 2023-06-18 09:25

  二合一章,晚了,见谅。感谢“啦v5头像”的万赏!自澶渊之后,宋辽又订下盟约,互不收留逃民,且两国贸易也以権场互市为主,理论上断绝了宋辽之间的民间往来。西夏的情况也差不太多。但是,也不想想,当世最强盛的两大帝国之间,只靠雄州互市怎么可能满足民间百姓的商货需求?所以,官方虽然限制民间往来,但是,走私偷贩依然是无法彻底断绝的。现在的情况可以说,就是都装看不见。宋、辽、夏三国似乎形成了默契一般,宋辽于河北两路雄兵对峙,却对西边的大辽京西道和大宋河东路疏于防范。而宋夏之间,于永兴军路军战不断的同时,对于东北向的大宋河东路也是少有进犯。如此一来,也就为民间往来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成全了太原这个特殊的存在。大宋西北番民本就有党项一族,再加上辽地的羌人、西夏羌人以走私为业,把大宋的茶、丝、陶、铁贩入两国,几十年间从未间断。而西夏的青盐、牛羊,大辽的牛羊、山货也是大宋所需,致使太原各民族高度融合。除了党项人、辽地汉儿,契丹商人在此走私了几十年,有的也逐渐在大宋定居。形成了太原现在的格局。唐奕等人下马慢行,现在街道两边的商铺中,甚至能看到很多在开封都找不到的奇货。比如,大辽的松子、山核桃、山果等野货。这些东西在雄州互市上都是极为抢手,辽人更是拿来当做国礼赠于大宋,可见其珍贵。但在此处,竟是随意摆在路边售卖,与平常货物一般无二。唐奕特意跑到集市上转了一圈,这里不但有大辽、西夏的特产,就连西州鹘的葡萄美酒、各色干果也是一样儿不缺。宋楷看的新奇,转脸挤兑起唐奕。“看来,观澜运力还是有待提高啊!西北这么多好东西,你却一点也没沾上光。”观澜运输体系走的是水路,多以江南、两湖,还有沿海的产出为主,西北水路不通,自己和观澜搭不上边儿。可是,唐奕却是不接话,紧锁眉头,喃喃自语:“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盐。”众人一怔,这才现,全城奇货遍地,但确实如唐奕所说,唯独少了西北最著名的东西青盐!宋楷挠头道:“对哈,怎么没有盐?”丁源撇嘴道:“买盐当然去杂铺,谁还摆到街面儿上来。”大伙儿一想也对,特意四下扫看,看有没有卖盐的铺子。好巧,前面不足十丈远就有一间。唐奕拧着眉头走了进去。“老板,卖盐吗?”杂铺掌柜是个粗壮的汉子,抬眼一瞅,没说有没有,倒是不咸不淡地反问道:“南边儿来的?”唐奕抿然一笑,“怎地,挂相?”汉子又是不答,一指柜上的一排白布口袋中的一个,“15yi文一斤,要多少?”唐奕又是一愣,随即一边拿起一块“盐巴”细看,一边有一句没一句的道:“这么贵?”汉子道:“咱这西北偏的很,自然就贵些。”“那这质量也太差了点吧?”这盐巴略有青黑,搓下一点儿放到嘴里一尝,还有点苦涩,是官方流通的解盐。汉子不干了,“公子识不识货?咱这是上等解盐。可着太原城,你也找不着比这更好的官盐了。”唐奕嘿嘿一笑,“您别激动,我的意官,打尖还是住店?”唐奕过神来,意味深长地一笑,“小二哥想错了,腾几间上房,住店!”“打尖”这个词儿,并非西北方言,也非大宋中原官话,而是靠近大辽燕云河北那边的土话。这堂倌显然是看出唐奕几人是外来的,用这个并非本地的生词儿来套唐奕的话。听得懂,那说明就是东边儿来的,要是听不懂不是西北人,也不是东边儿的,那就只能是南来的了。唐奕说“小二想错了”话里的意思就是:咱听得懂不假,却是南来之客。那美髯汉子闻言,不禁再一次睁开双目,又好好看了唐奕一眼。轻笑道:“把三楼腾出去给几位歇脚,再给客官挑几个鹘瓜送过去。”吩咐完小二,汉子又对唐奕道:“小孩儿不懂事儿,冒犯了。”唐奕点头示意,“无妨,谢过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