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将血

第四百五十三章条陈(二)

将血 河边草 3963 2023-12-26 12:04

    “好,那你先就先说说这个参军团是怎么回事吧”折木清看上去有些瘦肖,其实骨架极大,坐在那张宽大的椅子上,却是将椅子挤的满满当当,这时稍稍向后靠了靠,才缓缓道了一句。

    赵石却是全神贯注,面前这个老人是他见过的气势最足的一个人,是的,即便是身为当今圣上的李玄谨,或者是那位虽然年老,但依然心思深沉如海的老相爷,还有其他等等各色认人等,这些人和眼前这位老人比起来,单单在气势凌厉程度上,都要逊色上一筹的。

    如果用高山仰止之类的话来相容未免有些过了,这个大将军给赵石的感觉就像是一块花岗岩,虽然经过了无数风吹雨打,但依旧粗糙沉厚,而又坚硬无比。

    这样一个人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笑的时候会让人心头一暖,或者受宠若惊,但怒的时候,便立即雷霆霹雳,让人肝胆皆裂,若是常人,估计此时别说说话了,便是呼吸估计都会困难无比,赵石毫不怀疑,眼前这位老人是个最最优秀的军人,而且即便是放在后世他那个时代,依然将无愧于这个称呼。

    老人身上那股子已经无法磨灭的铁血气息是赵石尤为熟悉的,这样一个人也自然会得到他最大程度的尊重,而老人身后那个势力庞大的家族这时在他心里却是无足轻重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些让他厌恶。

    听老人这么一问。赵石虽说已经有了腹稿,但还是斟酌了良久,这位老人却是个眼里不揉沙子地,问的话正是问在了点子上。

    随着赵石领兵日久,对军旅之事也越来越是熟悉,也不得不感叹,这个时代中国的军队构成已经组建的非常之严密。也许后世的军队更加先进,更加严整。但说到底,无非是因为后世的军队掌握了更加先进的技术而已。

    当他开始接触大秦军旅地时候,虽然他这样的人很难有骄傲地心思生出来,但当初确实起了些轻视之心的,这到也不怪他,但凡有这么一个人,从现代化的后世来到这个依旧是农耕火种的时代。难免都会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的,觉着后世的东西总会优过此时地,这是人之常情,并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但随着在军中日久,东征时更是领兵在外半年有余,再加上他本就不是一个盲目自大之人,多看多想之下,心里已是感叹不已。冷兵器时代的军队配置和后世自然大不相同,但你若是真个认为后世的东西就一定先进科学,那可就是大错特错了。

    秦军之中等级森严,各级将校皆有职责,无论是军中规制还是军纪军法,每一条每一件都是其来有自。甚至可以说是千锤百炼才制定出来的东西,也许其中有许多地方有些疏漏,可以稍微改动,但在大体上,在赵石看来,却已经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极致,只有在这样的框架之下,士卒征战才能发挥最大的战斗力,也只有在这样地框架之下,军中将领指挥起军队来才能如臂使指。如果擅加改动的话。后果实在难以预料。

    想起当初建立武学之时,他提的那些建议。当时面对的几个人除了李玄谨和陈老先生,便是景王府中的几个幕僚了,说实话,这些人都不曾在军中呆过,在军务上必然也都是一知半解,即便如此,他提的那些建议也被搁置了大半下来,现在想来,当初那几个人除了顾忌擅改军制,触及太多,不好收拾之外,恐怕对他地许多建议也是颇不以为然的……

    而让他感到当初尤为庆幸的是,他曾经想着改动秦军建制人数,现在想来却是有些幼稚可笑了,幸运的是他当时谨慎的很,并未宣之于口,经历了东征之役后,他也再无如此想法,那样的改动,已经触及了大秦军队的根本,其间的阻力好像愚公移山不说,对大秦军队也没有半点的好处。

    不过话又说回来,自古以来,在这片土地上,对于军队的改革就从未停止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老祖宗地一句话也便概括了古今所有当政者地心思,从三皇五帝,到得秦汉,再到大唐盛世,军中的规制变更不可谓不大,这里面有些是对军队地战力有益的,有些则是无益的,不一而足,但却都有它的道理所在,这也是赵石领兵之后最大的感触了。

    就比如说是“番上”之举吧,这便是唐时的一种军事制度,在这种制度之下,除了常驻京师的一些近卫军队之外,府兵每年都要轮流派兵入守京师,这在表面上看,每年数千人数万人的调动军队番上,其间耗费的财力物力都可谓是惊人而又无益的很了,但从深处想,唐时疆域广阔,许多地方都是鞭长莫及的所在,很难做到政令通达,尤其是领兵大将,很难做到有效的约束其行为,这在上位者看来是很危险的一件事。

    由此,也就有了番上的制度,一来是要这些府兵能感受到天家之威严,二来时刻有这样一支军队驻守京师,给地方军队以震慑,三来这些府兵一般都是边镇之上调拨下来的精锐,他们轮流入守京师,则另外便会有其他军队轮流镇守边境,赚取军功,这样年复一年下来,能打仗会打仗的军队越来越多,便也使大唐之军旅越来越是强盛……

    而大秦军中的规制多数继承于唐,也有番上的制度在,但此时却是有等于无了,原因嘛,也是简单,大秦地域太小,军队的数量也与大唐天差地远,再要一支支军队轮流番上。恐怕也就只有坏处而无任何好处了。

    举这么一个例子出来,也就是说明大秦军队的规制并非十全十美,想要改动也不是不可能。

    而赵石仔细思索下来,这个条陈之中地参军团也就这样琢磨了出来。

    参军团,听这个名头其实也就能联想个大概了,参军,这个职位在军中是必不可少的。全名便是参议军事,这个职位却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当得了的。其中的讲究也很多,只要七品校尉之上的将校,都可以挂上这么个名头……

    如果非要往细里说的话,可以打几个比方,比如一些世家子从军,在军中打熬上几年之后,若真是有本事。或者背景深厚,或者得主将喜爱,一般都会挂上这么个头衔儿,以为晋身之阶的,而参军所要管地事情,也颇为繁杂,小到士卒的穿衣吃饭,中到军纪军法。分析军情,以及行军诸事,大到参谋军议,为主将谋划,制定方略等等,甚至有地参军本就是军中领兵将领。打仗时要领兵血战沙场的,但打仗之前,却有参议军事之责……

    说到这里,也许大家也就明白了,这个职务是个随意性很大的职位,也必定是主将很信任的人来担任,在主将身边是最能说得上话的人物儿。

    所以,这般重要的职位,大秦朝廷自不会放任主将肆意安排自己的亲信,不过参军职衔也小。职位上只与营头相当。所以朝廷上也并不会特意指定人选,以免寒了领兵大将之心。于是,在参军地数量上也就有了定制,一营人马,设参军一人,如果成军,参军酌情是三到五人,如果是一镇兵马,还要多给出三四个名额,至于参军之人选,却是将领自专,只要不出什么岔子,便是将领任命一个四六不懂的窝囊废,朝廷也不会来专门找你麻烦。

    赵石当初任命段从文为参军,便是符合这样的规定的,不过在赵石看来,参军这个职位便是后世的参谋,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但很明显,在这个时代,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赵石也是思索了很长的时间,才决心要组建这个参军团的,这可不是简简单单地思考一下,而是将方方面面都考虑了一遍才决定的,而且他还谨慎的选择了在武学中试行而已。

    这个时候,折木清旁的都不问,第一个便问到了参军团,赵石也不得不佩服这位老人对军中之事的熟悉和敏感,这样说来,他自然也明白这位一生戎马的老将军心里是怎么想地。

    良久过后,赵石却并未先回答折木清的问话,而是谨慎的反问道:“大将军您怎么看?”

    折木清笑了笑,他的笑容可比当年赵石僵硬到极点的笑容可怕的多了,任何人脸上有了这么多的伤疤估计笑起来都会如此,但不同的是,这位大将军笑起来的时候,他的目光也柔和了几分,特异之处也就在这里,无论谁这个时候站在他地面前,此时都会忽略掉那丑陋地笑容,同时心头还会暖洋洋的,像是像是被施了魔法。

    很多人,包括如今那些西军中赫赫有名地猛将,站在他的面前的时候,都如同孩子一般总是战战兢兢,但却又希望得到他只言片语的勉励,但眼前这个少年明显不在此列,他的耐心足够,他的经历决定不管面对的是什么人,都能保持冰雪般的镇定和自持,这时的他脸上的表情沉静的有些僵硬,丝毫不为对方的威势所摄,折木清瞅了他几眼,心中也不由暗自感叹,这人若是姓折或是能在西北军营中碰到该有多好……

    一笑过后,折木清眼神却是认真了起来,手指不自觉的敲击着身旁的桌案,好像也在斟酌着语句,良久过后,这才沉声道:“旁的先且不说,但老夫到是敢保证,这个条陈若是递到陛下面前,陛下是一定会高兴非常的,依陛下的说不准立即便会推行军中的……到真不愧是出自皇上信重之臣的手笔,陛下的心意到是摸的很准”

    说到这里,话音一顿。眸光瞬间便锐利了起来,好像刀锋地刮在赵石脸上,不过赵石却并不为所动,只是作皱眉倾听状,这些威势却是吓不倒他这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的。 书言室shu.yanshi.ws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