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杨大毛的一生

第78章 东山村

杨大毛的一生 清潭水 4077 2022-12-05 08:58

  终于到了第十日, 学堂放假的日子。一大早的, 大毛就坐上牛车,和杨二柱一道,去别的村庄里收奶枣子。

  牛车有些颠簸,摇摇晃晃地到了余家村。余家村论面积其实并没有王家村大,可这住户却比王家村多的多。王家村的村户住的是稀稀朗朗。像大毛家,就是独自一家落在山脚。还有老汪家, 都偏到水库边上了。下面庄子里的人家也都住的十分松散。余家村却不同, 村里的屋子主要集中在路的两侧,一家挨着一家, 十分紧密。

  “收奶枣子嘞!有奶枣子拿来卖!”。刚到村口杨二柱就扯着嗓子喊了起来。这腔调有些熟悉,大毛觉得上辈子好似也听过。杨二柱这几嗓子喊下去,村子里立时热闹起来, 狗叫声此起彼伏。

  那些个正蹲在外面吃饭的村户们,有的听见了就端着碗过来瞧瞧热闹。两个村子离得近, 再加上杨二柱也不是第一次来, 大家都认得这对父女。有些人还会和杨二柱闲扯上两句。不过真的来卖的却是不多, 一个村子拢共还没收到十斤。大概是因为余家村的几座山都没什么奶枣子树。

  过了余家村,往北边去是吴家庄,往东边去是东山村。尽管吴家庄离得近些,杨二柱还是驾着牛车往东边去了。

  牛车晃晃悠悠地, 已经走了半个多时辰。大毛屁股都坐麻了,才隐约看见个村庄的样子。

  “爹,前面就是东山村了吗?看着没几户人家啊?”。太阳已经升起, 大毛把手支在额头上,猴子一样朝前面眺望。

  “对,前面就是东山村了。你别看这人少,奶枣子可不少”。杨二柱是有经验的。

  东山村整个村子都挂在东山脚下的坡上。拢共住了几家人,一家比一家陡。大毛都愁这房子是怎么盖上去的。因为是上坡,杨二柱和大毛就下了车,由着老牛自己沿着路走。杨二柱边走又边吆喝起来。大毛听了低着头笑,她想起父女两第一年卖枣子的情形。那时候的杨二柱还怎么都开不了口,可现在,吆喝声已是脱口就来。

  东山村有许多树,那零星地几座房子都淹没在这树林间。夏天的时候或许十分清凉,可如今已经是秋天的尾巴,很有些阴冷。大毛走在这林间小道上,听着村子里的鸡鸣犬吠,觉着有那么点世外桃源的意思。

  杨二柱刚吆喝了几声,就听见上面有人喊,“收奶枣子的,我家有奶枣子!”,声音十分清脆。两人抬头往上看,见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旁边还站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杨二柱忙把牛车往那边牵了牵,把牛拴在了那家门前的树上。

  “杨兄弟总算来了,今年枣子熟的早,我还怕你来迟了”。说话的正是刚刚那妇人,也就是这家的女主人。“梨花,快去和你婶子们说声,收枣子的来了”。

  “唉,好嘞”。梨花就是刚才在门口喊话的姑娘,她应了声就跑了。

  杨二柱带着大毛走到门口,“大毛,这是你张婶子”。杨二柱这两年收东收西的也来了几回,一般人家他也都认得了。

  “张婶子好,我叫大毛”。乡里乡亲的见面都是要招呼一声的。

  “张嫂子家敲了不少枣子吧。今年枣子长得好,我自家揪的也比往年多些”。杨二柱开门见山。

  “可不是,确实比往年多了些”。张婶子说到这个,脸上带了笑。

  东山村的地很少,这里的住户多是外乡逃荒逃灾过来的。那少的可怜的地,还是他们自己一锄头一锄头刨出来的荒地。荒地贫瘠地很,长不出什么好的庄稼,村户们过的十分艰难。这里并不是大毛以为的世外桃源,不过是些可怜人无处可去罢了。这卖奶枣子的钱于张家而言,已经算是笔不小的财富。张婶子家的小子今年读私塾的钱,就是去年卖奶枣子攒的。前段日子卖八月炸,张家又得了近七百文。张婶子拿着这七百文去镇上买了一大挑子的杂面。有了这杂面,张家年前的口粮就不用愁了。今年奶枣子长的好,张家两口子干劲很足,张婶子要不是为了留在家等着卖枣子,今天就跟着张叔往深山里去了。多打些枣子,今年或许能过上个丰盛的年。因此种种,张婶子心里是极感激杨二柱的。

  “杨兄弟,你也不用上去喊了,我让梨花去和她们说声。你在我家门口等着就好”。张婶子说着从家里搬出两个凳子来,“快坐下等,我去把我自家的枣子搬出来”。

  杨二柱接过凳子却并不坐,忙和张婶子一道进了院子。他是想着去帮忙搭把手。大毛坐在门口伸头往里面瞅,只看见三间泥巴茅草房子和一个小小的泥巴院子。

  张婶子十分利落能干,不用杨二柱帮忙,自己就挑着一挑枣子出来了。她把枣子靠在树上,又回去提了半袋子来。“都在这了,杨兄弟称一称吧”。

  大毛家如今大秤小秤各有一杆,杨二柱全都带了来。大秤是两百斤的,平常也尽够用了。称杆上有根麻线圈成的提手,杨二柱用秤钩勾住装枣子的大麻袋,扁担从这圈里穿过。和张婶子一起,把秤和枣子抬了起来。大毛忙去放秤砣,她把秤砣慢慢往后移,直到秤杆横平略略往下垂,她忙把秤砣稳住,叫声“好了”。两人才放下扁担。

  “七十一斤,张嫂子你看看”。杨二柱把秤拿到张婶子眼前。

  “不用看,不用看,我信得过你”。张婶子嘴里这么说着,其实还是悄悄地瞥了一眼。

  杨二柱又把剩下的一袋半都称了,分别是六十八斤和二十三斤。称完,杨二柱就去车上拿了自己的算盘,噼里啪啦打了三遍。“嫂子,总共是一百六十二斤。三文一斤,我看看是多少钱”。然后又是噼里啪啦一阵。“算好了,一共是四百八十六文”。杨二柱从荷包里拿了四百八十七文递给了张婶子,多的一文就当是买麻袋的钱。可张婶子没要,硬是把这一文钱还了回来。

  杨二柱把两袋整的搬到了车上,刚码好,就见几个妇人挑着担子下来了。总共来了五人,一人挑着两个半袋子。他们比张婶子家要少的多,每家不过七八十斤,拢共加在一块也不过三百九十四斤。可这对她们而言也不少了,每家也有两百多文呢。

  大毛没想到,这小小的一个村子,六户人家,居然就凑够了一车。

  “杨兄弟,那你下趟什么时候来呢?”。张婶子问杨二柱。

  “过两天,我大后天再来。到时候你们又能攒上一些。天不早了,嫂子你们先忙,我得赶紧回去了”。杨二柱收了秤,准备打道回府。

  “天都快中了,你们爷俩在我家吃个中饭再走”。张婶子不好去拉杨二柱,倒是把大毛扯住了。

  杨二柱不想让张家破费,十分坚定地拒绝了。若是真留下,张婶子中午就得杀鸡了。

  杨二柱刚准备去解牛绳,就被大毛拉住了袖子。杨二柱回头,见大毛一副有悄悄话要说的样子,他只好弯下腰,把耳朵凑过去。

  “爹,你抬头看看,张婶子家上面长了好几颗李子树,结的李子可大了。咱们买些回家吃啊。还可以多买些,给姚叔和三掌柜送去”。大人们刚刚忙活的时候,大毛四下看了看,一眼就看见了那几棵树。

  杨二柱抬头,坡上确实有几棵果树,倒不是李子,是灰子。果然如大毛所说,果子可大了。

  “张嫂子,你家上面那几棵灰子树是谁家的?我想买些拿去送人”。

  “我家的啊。我家这灰子是又脆又甜。哪要你买,我摘些送你”。这灰子正是张婶子家的。

  “不,不,这可不行。我要是自家吃,揪几个也就算了。可我这是打算送人的,得要个五十斤呢,哪能白拿。嫂子你看,我和奶枣子一样,也给你三文一斤,成不成?”。

  “成,成,成,怎么不成。我去帮你摘来”。其实在乡下这些果子是不好卖的,很少有人愿意花钱去买。

  其他婶子们也都跟着帮忙去摘。大毛最喜欢揪果子,自是没落下。

  这灰子个头大,水分足,揪了半袋子多一点,杨二柱就觉得差不多了。大毛都没揪尽兴。

  那半袋多一点的灰子居然有五十二斤。杨二柱付了张婶子一百五十六文,张婶子却只收了一百五十文。“多的就当我送给孩子们甜甜嘴”。

  杨二柱推拒不过,只好把多余的六文收下。大毛甜甜地道了句谢。

  回去路上,大毛拿了几个灰子往身上擦擦,先递给杨二柱两个,自己这才吃了起来。

  “爹,这灰子可真甜。咱们买少了,该多买些的”,大毛边吃边说。

  “要是喜欢吃,爹过两天来再给你买点。不过这个可不能吃多,吃多伤人”。杨二柱心里美滋滋地想着,这一车估计能赚上个一两多银子呢。就是去掉买灰子的钱,也不少了。要是过两天来还能收上一车,那今年这奶枣子就能赚二两多。再加上自家揪的,凑一凑弄不好还有三两呢。这比去年可多了不少。

  “爹你嗓子都哑了,准是今天喊的太多了!”。来的时候还好好的嗓子,这会儿就哑了,大毛听着十分心疼。她想着这里也没个喇叭什么的,每次都这么扯子嗓子喊太伤喉咙了。

  “爹,你明天去县城,买几个驼铃来,越响越好。以后你出来收货,就把驼铃挂在牛脖子上。这样时间久了,你不用喊,人家听到了就知道是你来了”。

  杨二柱这会儿正觉得嗓子有些疼,听了大毛的主意倒是觉得很不错。

  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李杏儿中午煮的米饭,烧了一大盘土豆烩肉,还剩了许多,正放在饭锅上焐着。这会儿饭和菜都还热乎,李杏儿听到嘎吱嘎吱的牛车声,就忙把饭菜端上了桌。让大毛洗手吃饭,她帮着杨二柱把枣子、灰子抬进了堂屋。

  “哪来的这么多灰子?”,李杏儿笑着问杨二柱,她还异想天开地以为全是别家送的呢。

  “在东山买的。我准备明天送些给三掌柜和姚大哥”。杨二柱已经洗了手,坐下和大毛一起吃饭。

  “也好,咱们能有这买卖,多亏了他两。是该好好谢谢人家”。李杏儿虽然抠了点,但是很通情达理。

  “娘,你洗点来吃啊,可甜了”。

  李杏儿却不急着吃,她十分细心地拿小秤称出两份二十斤的来。放进两个小篮子里,上面摆的漂漂亮亮的。剩下的都倒进了大盆子里。又从盆子里拿了十来个去洗。

  下午富贵回来,看见那么多果子开心极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蛮长的,吼吼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