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杨大毛的一生

第85章 一朝财散尽

杨大毛的一生 清潭水 3960 2022-12-05 08:58

  太阳终于升起, 虽是盼望已久, 可是实难生出什么喜悦之情。

  到处湿哒哒地,大毛跳着脚,去锅屋里拿了盆出来,在院子里洗了漱。早饭虽还是白面馒头与稀粥,可是那粥一望见底,比往日又稀了许多。一家子低着头吃饭, 也没什么说话的兴致, 李杏儿还忍不住叹了两口气。

  “爹,现在天晴起来了, 咱家的地里还能种些什么?”。大毛想打破这略带压抑的气氛,直面现下的境况,尽量想些补救的法子。而不是把忧虑压在心里, 大家一起愁云惨淡地过日子。

  “还能种些黄豆和迟山芋”。这问题杨二柱这些天不知道想了多少回。黄豆还好,家里去年留了许多做种子。可是这迟山芋却是有些麻烦, 山芋秧子怕是不好买。近处的几个村子, 虽说王家村受灾最重, 其它的村子也没能好太多。山芋要么死透了,要么半死不活,用来移栽实在是不合适。杨二柱打算路稍微干点的时候去镇上看看,能不能买到些好的山芋秧子。要是镇子上没有, 他就要拉着牛车去那些没受灾的村子里买些了。

  “爹咱家的麦子够吃到明年吗?”,富贵也问了一句,这是他这些天最担心的事情。

  “今年麦子收成还不错, 咱们又没抵税,全部留下来了,该是够的。不过不知道明年年成如何,咱家最好还是再多备些粮食。等山芋一栽好我就去县城里买上四百斤的黍子,再买个两百斤的稻子,这就能心安了”。杨二柱被今年的雨吓的有些怕了。

  “那爹,今年稻子没了,冬天没了稻草牛吃什么?”。家里的牛可是宝贝,它们的口粮也一样重要。

  “哎,我昨天去看了看,稻杆子还长得好好的,就是没抽穗。一田的水稻,成了一田的草”。杨二柱想起来就心疼。

  大毛又想了想,“娘,咱家的油还有多少,够吃到什么时候?”。

  “素油快没了,荤油还有半坛子,够吃大半个月。不过今年迟花生没种,还剩了些花生种,要是榨成油,该是能吃个两三个月”。

  “要是榨成油了,明年开春可就没花生种了”。这件事杨二柱也很愁。“花生还是留着,我去县城买粮食的时候再打些油回来。县城里的茶油菜籽油都要便宜些。等后面豆子收了,咱们就磨些豆油吃吧”。

  富贵在边上听了,觉得这么一条条的捋下来,好像今年的日子也并没有那么难过。

  “爹,今年田里都没收什么,这税会不会少点?”。大毛其实心里还暗自想着,上面有没有可能再拨点救灾的粮食下来。

  “这个说不准,但愿吧。要是不减,大家伙的日子可就更难熬了”。杨二柱十分庆幸,亏得这几年做了些买卖,要是一直指着地里,今年可就惨了。

  大毛这些天还是没去私塾,两位夫子又给孩子们放了农忙假。大毛要么和富贵换着去山上放牛,要么在家里栽山芋。地里还没干透,山芋倒是也还好栽,不用浇水。可是栽山芋要一直弯着腰,时间久了实在是受不了。大毛要是任性点倒是也可以天天去放牛,可她又不太舍得富贵这么天天弯腰受罪,他也才十一岁。

  这山芋秧子得来十分不易,还是杨二柱大老远从东山村拉回来的。东山村今年雨少,地势又高,倒是没受什么灾。

  一天不歇地栽了七天,大毛家的山芋才栽完。第二天杨二柱就套着牛车带着富贵去县城买粮食、打油去了。大毛依旧去放牛,李杏儿则在家里歇了歇。

  杨二柱早上走的早,中午就赶回来了,拉着一车的粮食。一家人一起把粮食卸到柴房里。

  “爹,你怎么买了这么多稻子?”,杨二柱共买了八袋子粮食,四袋稻子四袋黍子。

  “黍子涨价了,往常最多两文五厘一斤,现在都卖三文五厘了。稻子还没涨,还是八文一斤。我索性多买点稻子。拢共买了三百斤黍,三百斤稻子。打了一坛子的菜籽油,够吃上一个多月了”。杨二柱这会儿脸上才有了点笑意思。

  “爹,现在去买粮食的人多吗?”,大毛问到。

  “不多。眼看就要交田税了,田税若不减的话,买了粮食怕是就不够了。再说一般家里都还有些麦子,还能撑段日子。大家伙都等着这茬迟山芋和黄豆收了卖钱,再去买粮食。只有那手里有些闲钱的才这会这时去买,买的也多是黍子。也没什么人买稻子,所以稻子的价格才没涨”。

  没多久收田税的就来了,田税一文也没少!大毛家今年刚攒够的五十五两银子,这些天又买山芋秧子,又买粮食,又交税的还剩下四十三两多一点。李杏儿十分心疼。

  可大毛家的日子已然算是好过的了。王家村的普通村户家里一般只有三四两的存银,连交税都不够。没法子,许多人家把喂的半大的猪都卖了。还有家里的鸡啊,鸭啊,能卖的都卖了。还不够的就想法子去借,可这灾年借钱并不容易,实在没法子的,只能卖牛了。别家不知道,高老头家就卖了一头牛。高老头十分心疼,这些天别说吹牛,说话的兴致都没了。

  好不容易捱到迟山芋熟了,可村户们的日子却是更加难过。多数人家的麦子都是留一半,一半交了税,撑到现在家里已再无粮食。这迟山芋长得并不太好,今年种的多,那些贩子把价格压得十分低,一斤只能卖到一文八厘。大毛家拉倒县城卖给大掌柜,也才两文。虽然种的多,可这山芋一般人家也就能卖个三两银子,而现在的粮价已经高的离谱。黍已经涨到五文一斤,稻子十文一斤。这三两银子只能买六百斤的黍,够四口之家吃上一个月。可是离下一年的午季还有半年之久。过些天豆子下来也最多能撑一个月。

  这时候,村子里、镇子上都人心惶惶的。大家只买了几十斤的黍子,应应急,都盼着这粮食价钱能下来,也好多撑些时日。

  大毛看着都替他们着急,在她看来这粮价只会涨不会掉。今年除了旺城,附近的县也都受了些灾,收成并不好,越是往后这粮食越是供不应求。况人性本贪,许多粮商瞅准了机会要发灾难财,好些铺子这会儿已经囤粮不售了。大毛真想劝劝他们,不如狠狠心,再卖上一两头牛,把粮食先囤起来,把这难关先过去,还有什么比人更重要呢。

  不过十来天,黍子又涨了五厘,人心更慌了。大毛还常能听到村子里有人骂起县令,骂他狗官,骂他会喘气不会干活。大家又怀念起二十多年前的好县令,梁宽梁县令。若是他在,必不会让大伙过得如此艰难。

  私塾又开始上课了,孩子们也不再像之前那般没心没肺,一个个的也都开始愁眉不展。大毛真的是十分怀恋之前的日子。心里盼着这粮食价格能真的跌下来,或是官家能出些赈灾的法子。

  今年夏天河里水多,大毛家也没能去摸歪歪,收歪歪。上山的八月炸,奶枣子也被那几个月的大风大雨打落殆尽。大毛家今年真的是损失惨重。不过下雨的那段时间,家里倒是拾了许多地皮,晒干了装了五袋子,存着没卖。杨二柱这些天就赶着牛车,走村蹿庄地去收地皮,想着凑一大车拉到省府去卖。

  这地皮十分好凑,好些人家是全家出动去山上拾干地皮。还有的之前拾了还没卖完的。杨二柱收了五天就凑够了一大车。又雇了姚家的马车带着富贵一起,把货拉倒省府去了。

  两人一共去了四天才回来,回来的时候都喜笑颜开的,特别高兴。大毛原以为他们是赚了钱心情舒畅,不想却是其他原因。

  “大毛,大家有救了!三掌柜真是太厉害了!”。大毛什么还没问,富贵就这么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

  “爹,这是怎么回事?”,大毛觉得还是得问问杨二柱才能清楚。

  “先吃饭,边吃饭边说”。杨二柱饭桌上的时候讲明了事情原委。

  原来杨二柱一行三人到了省府,见张家铺子有许多马车进进出出。姚顺好奇就问铺子里的伙计,这是有什么事情?姚顺常帮着三掌柜送货,这里的伙计和他也算熟了。

  “三掌柜这些天买了许多粮食,这两天就要往你们旺城运呢”。小伙计也不瞒他们。

  “粮食这块儿不是一直都是大掌柜管着的吗?”,姚顺好奇又问了句。

  “你们旺城今年不是有许多地方受了水灾吗?胡县令,就是你们旺城的县令,请我家三掌柜帮忙,压一压粮价。胡县令同我们三掌柜是旧相识,三掌柜也就答应了。从外地调了许多粮食过来,就这几天陆陆续续地都要运到你们旺城去了”。小伙计说起来还十分得意。

  杨二柱听了很是欣喜,忍不住问了句,“三掌柜大约要调多少粮食过去?”。

  “这我可不清楚,过几天你们就知道了”。

  等到杨二柱他们回来的时候,三掌柜已经发了十辆大马车去旺城,每辆都装的满满的黍子。杨二柱觉得这粮价或许真的能压下去。

  三掌柜也确实神通广大,不过五天就把这黍子压到了三文五厘一斤。他从外面陆续运了十来万斤的粮食过来,其他粮商都看傻了眼。一时半会儿粮食也没之前那么紧张了,且三掌柜还时不时地从外面调些粮食过来。其他粮商不敢和张家耗,要是耗到明年午季可就亏大了。没法子,也都打开粮库,按照三文五厘的价格卖起来。

  大毛觉得商人做到三掌柜这程度真的是十分厉害,她现在同富贵一样对三掌柜崇拜之极。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三掌柜这次真的是行了大善。

  可即便如此,高老头家还是又卖了一头大牛,才度过了这个难关。高老头伤心极了,家里本有五条牛,这一下就去了两条。家里也没了余钱,这日子仿佛猛地回到了十几年前。

  而那些家里没牛,无牛可卖的,就更难过些。大毛听富贵说,二丫娘这些天带着孩子去山上挖野菜去了。这都什么时候了,山上还能有什么野菜?

  作者有话要说:这几天有空的时候,我会把前面的虫整体捉一捉

  以后大家回头再看的时候也不会觉得惨不忍睹。。

  所以除了零点五分以外 其它时间要是看见更新的话 都是我在捉虫。。

  只捉虫,不改剧情,不修语句(好像也没啥剧情)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