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逆之吕布新传

第103章:汝南袁氏(二)

汉逆之吕布新传 三藏大师 3310 2023-12-26 10:16

    (正文)

    汉章帝去世后,年幼的汉和帝继位,窦太后临朝听政。太后之兄,外戚窦宪,成为权倾一时的人物。窦宪一向胆大妄为。掌权后,竟刺杀了对自己权位有威胁的齐王之子刘畅,并试图嫁祸于刘畅之弟。后来事情败露,太后大怒。为了给自己赎罪,窦宪请求北伐匈奴,为国立功。

    当时,北匈奴势力薄弱,已经多年未曾犯境,汉朝并没有出兵的理由。而且大动干戈,花费巨大,于国于民都不利。于是三公联合上奏,反对出兵。但是并没有得到太后的回应。三公之一的太尉宋由,害怕得罪窦宪,就退缩了,不再参与进谏。其它大臣也渐渐退出。只有司徒袁安与司空任隗坚定不移,先后十多次上书,请求放弃北伐。但太后一直拒绝。大家都很担心袁安触怒太后和窦宪。但是袁安却一直镇定自若,不以为意。

    窦宪带兵出征后,窦宪的两个弟弟,窦笃、窦景骄横跋扈。他们的门客在京城公然抢劫财物。窦景甚至私自命令边地各郡,让他们从边防部队中抽调勇士,派来作为自己的亲兵。边地太守畏惧窦氏,不敢不答应。对于这样胆大妄为的行为,监察部门丝毫不敢过问。只有袁安,上书弹劾窦景、边地太守擅自调发边防部队,应该依法处死。并弹劾监察部门长官,不负责任,应该免职。但袁安的弹劾,全部石沉大海。

    窦宪兄弟日益骄横。他们的党羽在各地担任太守,欺压吏民,聚敛财富。朝野的官员也纷纷投靠窦氏兄弟。袁安与任隗一起弹劾这些阿附窦宪的不法官员,先后有有四十多名窦宪党羽被贬官。窦宪等对袁安和任隗恨之入骨。但他们很有威望,窦宪一时也拿他们没办法。

    窦宪是心胸狭窄的人。很多得罪他的人,以及阻碍他掌权的人,都被他想办法除掉了。这是袁安再次冒着生命危险,伸张正义,为国尽忠。

    后来,窦宪大败北匈奴,北伐获得成功。单于逃走,不知所踪。窦宪想立归降他的左鹿蠡王为单于。像之前归降的南匈奴那样,汉朝派中郎将监护他们。公卿大臣都阿附窦宪,认为可行。只有袁安和任隗表示反对。南匈奴归顺后,替汉朝守卫边疆。东汉赐予他们土地,并且每年要赏赐他们亿万计的财物,花销很大。汉朝之前的策略,是在平定北匈奴之后,让南匈奴回归故土。这样汉朝就能省下大量的花费。如果再立一个北单于,那又要花费钱财养活他们,于国无利。而且南匈奴归降汉朝四十多年,为保卫汉朝,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平定北匈奴后,自然应该让南单于统领整个匈奴,而不应该另立单于。

    袁安和任隗的意见,得到了少部分大臣的支持。但太后不置可否。为了防止窦宪的主张得到施行,袁安单独上书太后,极力分析另立北单于的不妥之处。太后下诏,让大臣们在朝堂上讨论此事。袁安与窦宪发生了激烈的辩论。窦宪凭借自己的外戚身份,飞扬跋扈,在朝廷上诋毁袁安,甚至威胁要杀掉他。袁安始终毫不畏惧,坚定不移。但最终,袁安的建议没有得到施行。窦宪另立北单于。后来北单于反叛,再次成为大汉朝的边患。

    当时汉和帝年幼,窦宪等兄弟专权跋扈。每次会见皇帝,或者与大臣商议国事,袁安感伤时局,经常痛哭流涕。从天子到大臣,都非常倚重袁安。和帝永元四年,袁安病逝。几个月之后,汉和帝联合宦官发动政变,夺回了权力。窦宪兄弟被迫自杀,之前依附窦宪的官员都被罢免。和帝追念袁安的功劳,任命他的长子袁赏为郎中,对他的后人大力给予褒奖,使他们在仕途上顺风满帆,纷纷称显。袁安死后,又得以福荫子孙,使汝南袁氏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赫赫有名的袁氏宗支。

    袁安有三子,长子袁赏,次子袁京,三子袁敞,以袁京一支最为贵盛。

    长子袁赏受封为郎官,生子袁著,曾为郎中。

    次子袁京,字仲誉,少习孟氏易,曾著难记一书,洋洋三十万言,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初拜郎中,不久迁侍中,后出为蜀郡太守。

    三子袁敞,字叔平,少传易经教授,袭父任为太子舍人,受到皇室的器重。袁敞为人刚劲廉正,不阿权贵,在士林中口碑有加。和帝时,历任将军、大夫、侍中,出为东郡太守,征拜太仆、光禄勋,安帝元初三年(公元116年)升任司空,这是汝南袁氏的第二个三公。

    袁敞生子袁盱,曾为光禄勋。袁盱孙袁遗,汉末为山阳太守。

    袁京及其后裔是汝南袁氏一门中发展最著者。袁京生子二,长子袁彭,次子袁汤。

    长子袁彭,字伯楚,少传父业,以学问自重,任官时粗袍粝食,被誉为有清洁之美。历任广汉、南阳太守,顺帝初为光禄勋。

    次子袁汤,字仲河,从小濡染于家学环境之中,品行出众,远近的儒士无不称道其节。桓帝时为司空,封安国亭侯,食邑五百户,累迁司徒、太尉,是汝南袁氏第三个三公。

    袁彭生子袁贺。袁贺,字元服,袁贺出生的那天,安帝正在举行元服仪式,百官都赶去祝贺。这时候祖父袁京听说长孙出生了,高兴他的出生适逢佳会,就给他取名字叫贺,自元服。袁贺后来官至彭城国相。

    袁贺生三子:长子袁闳,字夏甫;次子袁忠,字正甫;三子袁弘,字邵甫,俱有节操。

    袁闳字夏甫,小的时候品行就很好,长大了以耕学为生。黄巾起事之时,攻没郡县,百姓惊散,袁闳坐在那里诵经,屁股都不动一下。黄巾賊大惊,相互约束不进他的家门。藏到他家避祸的百姓都得以免遭大难。

    袁汤的这一枝儿贵盛无比,堂叔父袁逢和袁隗常常接济一下这个君子固穷的堂侄,都被他拒绝了。袁闳看得很明白,中官用事,天子昏庸,民怨沸腾,这些都是天下大乱的征兆。他对自己的几个堂兄弟说:“汝南袁氏的后代,已经不能凭借德行守住先祖的福泽,专为豪奢,与乱世争权,真像春秋时期操纵晋国的卻氏三族呀。”

    他打算归隐深山,但是母亲太老,于是就挖了一个环绕庭院的地下室。他进去以后就让人把出口堵死,只留个窗口让家人送饭。让后让家人放出风去说自己已经归隐山林。十八年后,袁闳卒于地下室。

    ((百度搜索:全/本/书/屋/看更多好看的免费全本小说和txt下载))

    袁闳的预言在二十多年后应验了,他自掘坟墓,埋葬了灾难也埋葬了自己。

    袁忠,字正甫,与同郡范滂是朋友,都因为党锢之祸受了牵连。初平年间被任命为沛相,竟然乘了一辆极其简陋的车子去上任,在任的时候一廉洁自守著称。天下大乱的时候,袁忠正在会稽上虞做官,乘着一艘用竹席遮盖的小船去见王朗,看见王朗左右僮从都穿着皆青绛采衣,非其奢丽,立刻托言自己突然病了,立刻退下。后来孙策攻破会稽,袁忠乘船跑到海南,又从海南跑到交址。献帝迁都到许昌的时候,征召他做卫尉,没有去,同年死了。

    袁弘,字邵甫,一自己出生豪门为耻,就改了名字自己走路去上学,一生不应征辟,最后死在了家里。

    袁忠有一子袁秘,字永宁,为郡门下议生。黄巾起,秘跟随太守赵谦进攻黄巾,战败。袁秘与功曹封观等七人奋起自卫,都战死在陈郡,赵谦才得以免死。皇帝诏令封袁秘等七人“七贤”的称号。

    汝南袁氏一门中袁彭这一枝儿,都恪守了袁良的祖训,累世经学,清廉自律。

    袁汤这一枝儿就全然不同了,钟鸣鼎食,已经是一派富贵气象。

    袁汤生三子,长子袁成,次子袁逢,三子袁隗。 书言室shu.yanshi.ws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